徵征聯合會計師事務所是台中大雅交易稅務、法律與人力資本諮詢最佳稅務後盾
台中南屯家族稅務及傳承規劃, 台中北屯稅務功能運作, 台中大雅企業上市櫃會計服務推薦
三十歲那年,我的夢想是年薪十萬 文/小川叔 三十四歲那一年,幾個朋友一起慶祝我的生日,我這才發現,原來不知不覺中我已經實現了當初的“心愿”。原來以為高高在上的十萬年薪,現在看來只是一個小小的山丘,不過如此啊。 如果哪家公司能給我年薪十萬,我可以在那做到死為止! 我說這句話的時候,我是一個廣告公司的小職員,月薪五千,這數字在我過去的工作履歷里比任何一個公司開得都高,甚至它在我的人生里都具有了劃時代的意義。 那是2008年,那一年我29周歲,虛歲30歲。 我不知道有多少男生在意“三十歲”這個歲數,至少我在沒有到達三十歲之前,我都非常在意,我總覺得那對一個男人來說,是一個門檻。 古語說三十而立,這句話讓很多男生都把三十歲當做一個蛻變的儀式,仿佛到了那個歲數自己就真的進化了一樣。因此,我在三十歲之前一直都很糾結于周歲和虛歲這種問題,我努力地去認定自己的周歲年紀,覺得似乎這樣就小了一歲,可以讓中年危機來得更晚一點。 2008年,那一年物價和房價還沒有飛漲到現在這么厲害,我到手的工資只有4300塊,和一幫子朋友去吃飯的時候偶爾還會冒出一些小自卑,認識的朋友里有做銷售的,買了好幾套房子,有上市公司的財務總監,金領階層光芒萬丈,有五百強企業的經理,有知名服裝品牌的中高層,我那時候話不多,因為總怕自己說錯,蜷縮在人群里一個不起眼的角落,聽他們扯淡聊天,陪他們吃飯喝茶。 小伍和小天這兩位朋友都是在那時候認識的,認識的最直接的理由大概是他們不做作,很少提自己的存款和房子,也不炫富,全身上下你看不見幾個帶著大LOGO閃瞎狗眼的牌子,隨和的人多少會讓我覺得放松一些。當然這些因為爬山而認識的戶外驢友里,也有類似我這樣的窮人,薪水不多,但是很多都是北京人,混的也都是國企單位,只是圖個清靜而已。 一個人到底要有怎樣的自信,才可以一直給自己加油打氣讓自己走很遠?一個人到底要有怎樣的勇氣,才可以畢業后在陌生的城市,面對茫茫的未知,蒙著眼摸索前行而且一走就是五年?你要拿什么對向前走的自己去鼓勵說,你可以,你一定行? 我沒有那么多的勇氣和能量。 2008年,那年我畢業整五年,五年對于別人來說是一個成熟的過程,對我來說,卻是一個一直迷茫糾結的過程。我找不到自己的位置,我不知道做些什么,什么才是我的擅長,在這個城市我看不到希望和未來,我甚至一度很怕,怕再過一個五年,我依舊還是一個月薪五千的窮光蛋。 人生最糾結的事情不是你甘于平淡,而是你明明不希望平凡卻不知道未來應該怎么辦。 這種迷茫,就好像在濃得看不見前方的大霧里穿行,磕磕絆絆,你想一直向前走,卻又懷疑自己一直在原地打轉。 我說那句話的起因是因為不知道誰提起了一個話題,你的夢想是什么? 有人說夢想是買塊地,自己過著美好的田園生活。有人說夢想是可以辭職去周游世界。我說,我的夢想是希望有一天公司可以給我開到年薪十萬,然后我就可以在那工作到死。 我聽到有的人笑了起來,我知道那笑聲背后的意義,就好像一個富人在說遠行說志向的時候,忽然聽到一個窮人說,最大的理想就是可以吃上一碗白飯一樣。 我知道,在他們看來,或許這算不上是一個夢想。 我不知道今天的你如何看待年薪十萬這個價碼,因為隨著通貨膨脹和見識的增多,你會對數字越來越不敏感。就好像我才來北京的前兩年,買一件五百塊的棉服都要糾結半天,而現在覺得好一點、厚一點的衣服不可能會有低于七八百的價格。每一年看到畢業生投遞的簡歷,期望的薪資待遇從過去的不足兩千變成了兩千多、三千多,如今應屆畢業生已經開價四千多或者五千了。 有時候真的不知道到底是人越來越值錢,還是錢越來越不值錢。 年薪十萬在我當年的概念里是月薪八千多,八千多的工資等同于當時公司里的高級經理或者副總監,我當時就想,那個職位也許是我要努力拼搏很久才有機會去碰觸的吧。 2009年,因為金融危機導致公司效益下滑,好幾個大客戶都壓縮了廣告運營預算,很多小客戶則直接取消了廣告業務,作為服務商的我們直接面臨的問題就是裁員。 我很幸運的沒有被裁掉,但是原本的部門人員解散,我被調去了公關部。 那一年,我30周歲。 一切都要重新開始。 我從來沒有接觸過公關行業,我不懂任何公關術語和流程。 我在活動現場就像個傻子一樣,不知道自己應該干嗎,像個等待指令的木偶,任何人都可以使喚我。 我在現場找不到自己可以發揮價值的地方。 部門同事把所有現場執行、看場子的活都交給了我,我全年沒有休息日,因為很多客戶活動都是在周六、周日、節假日、晚上完成的。 我從什么都不懂,到開始懂一點點,到最后一個人操盤。我從一個內向型的人逐漸變得外向。 我原本是一個不愛說話、存在感很弱的人,但是職業要求我必須要說話,而且是不停地說。一個五百多人的客戶答謝活動,只有兩個人負責,一個人負責室內,風吹日曬的室外當然是由我這個新人負責,我做得最多的事情就是不停地接打電話,桌椅到位了沒有?餐飲到位了沒有?供應商的服務人員到位了沒有?模特禮儀到位了沒有?飲料水果到位了沒有?樂隊演奏到位了沒有? 桌椅到位了要立刻安排擺放位置;餐飲到位要交代冷餐發放的時間和每一組的順序,對于一個一天的活動,發放節奏是很關鍵的;禮儀模特要進行基本的流程培訓,誰拿證書,誰拿紅酒,樂隊就位要開始進行音響調試,現場每一個環節流程都需要你不斷地去對接。(www.lz13.cn)這期間最要命的是,你要隨時恭候客戶新的調整指令,不管對方的職位大小,你都要應變自如。 每個客戶不管專不專業,都想發表點自己的意見,比如鮮榨果汁不夠甜,冷餐造型不美觀,桌布配色不好看,為什么沒有桌花等等一系列雞毛蒜皮的小事。這些都會讓我覺得很崩潰,最可怕的是你要隨時百分百接受客戶擔憂的情緒,解答他們的擔心,安撫他們不安的情緒。 那一年多的時間里我的手機24小時開機,每次接電話無論任何情況,都可以保證是一聲足夠元氣陽光般的問候。 我三十周歲的生日是在忙碌的活動現場度過的,那一天幾乎是雞飛狗跳狀況頻出:先是室外的小型音樂會,附近的居民帶著孩子看到有活動就來蹭吃蹭喝;之后是一個熊孩子非要鉆過警戒帶去噴泉池玩耍,最后掉到水池了,然后熊孩子的家長就沖出來不依不饒索要賠償;最后好不容易處理好了突發狀況,室內開始的青花瓷賞鑒活動又狀況頻出,兩個家長因為孩子互相爭搶白瓷胚而大鬧,大人之間發生了口角,其中一個還差點撞爛了前來展示的珍貴的展品。 晚上十點半徹底收工之后,我打車回家看了看手機才發現原來今天是自己的生日。 我在小區門口樓下小吃攤點了一碗青菜面,要求老阿姨幫我加一個荷包蛋。我對自己說,你看,過了今天你就真的徹底三十周歲了。這些年你忙忙叨叨到底為了什么呢? 每一次在面對社會和外界的變化,你都把頭埋得低低的,逆來順受。 你總覺得人生看不到希望,就好像溺水一般拼命掙扎,然后……到了今天,這就是你想要的結果嗎? 你并不知道未來還要走多遠,你也從來不敢去奢望自己這輩子可以賺多少工資。 那么人生也好,活著也好,這意義到底是什么? 你一直都希望可以做自己,可你真的知道自己要什么嗎? 你覺得你每走一步都身不由己,都小心翼翼無比害怕,你以為你會被這個洶涌的洪流沖走,可是你看,事實證明你到哪都能扎根,活下來,對嗎? 如果說畢業的六年里,生活從來沒有給予過你任何機會和道路的話,那么至少它教會了你一套活下去的本事,它讓你在困境面前變得極度謙卑,它讓你明白生活的辛苦、不如意,以及任何時候都不要忘記付出。 或許你可能注定就是一枚雜草,在這個高樓林立的大城市里永遠沒有出頭的那一天。 哪怕年薪十萬對你來說一輩子都只能是一個夢想,但是帶著這個夢想活下去,終究也會有心愿達成的一天吧! 三十歲,是人生的一個分水嶺,你不能再任性,不能輕言放棄。 這是你的人生,你總要學著堅強,學著坦白,學著面對。 那天,路邊攤的燈光昏暗,吃飯的只有我一個。老阿姨已經在收拾東西準備收攤,我看著熱氣騰騰的長壽面,自己對自己叨咕了很多,之后在心里默默許下了一個愿望,從今天起忘記年紀這回事,忘記生日這回事,心愿不達成就不吃這代表成長的生日面。 從那天起我改變了很多,也開始思考很多,包括人生與未來。 我把被動的改變變成了積極的轉變,如果生活需要我變成什么樣子,那么我就索性去試試看。 我開始把工作當成樂趣,嘗試著把壓力化解。 我開始在備場前嘗試著放松精神,甚至從咖啡師到禮儀我都可以從容地打個招呼,開個小玩笑。客戶開始對我覺得放心,來賓能夠在這里盡興,活動能夠圓滿成功,這都是我最想看到的。 我沒那么多時間沉浸在負面情緒里,開始懂得自我調節。 我不再刻意區分自己的周歲、虛歲,統一把虛歲當做了真實年紀,只是因為聽人說,虛歲是算上了你在媽媽肚子里的那一年。 那是寶貴而偉大的一年,我應該尊重它,并且認可它的存在。 三十四歲那一年,幾個朋友一起慶祝我的生日,我這才發現,原來不知不覺中我已經實現了當初的“心愿”。原來以為高高在上的十萬年薪,現在看來只是一個小小的山丘,不過如此啊。 只要你一直在行走,你就會看到更多更美的風景,所有的彎路和目標都有它存在的意義,沒有過去的那些坎坷,就不會有今天的心態與能力。 向前走,哪怕你看不見光亮,哪怕你不知道方向,只要你不停下,總會走到曙光來臨,走向光芒萬丈。 摘自小川叔《扛得住,世界就是你的》 三十年后,但愿有你一半牛逼 三十了,一個銷售人職業生涯的困惑和迷茫 讓三十歲的你,少一點遺憾分頁:123
陳丹青:我不可憐自己的少年時代,反倒同情今天的后生 80后、90后是我見過最乖、最被動、最有悖青春本能、最缺乏表達意識的兩代人,和“垮掉的一代”比,和嬉皮士比,更是笑話。 年輕人整體性的“困惑”與“恐慌”,我無法測知。眼下社會、媒體、網絡的種種訊息和說法實在太多,年輕人不免困惑;恐慌呢,應該是謀一飯碗、混一前途越來越難吧。美國八九成青年最擔心的也是飯碗,但中國人口忒多,瞧見滿大街的人群,我有時也會莫可名狀地恐慌。 50后當年的焦慮不是升學和飯碗,而是去哪個省份的農村、干哪家工廠的工種。去是非得去的,苦是一定苦的,恐慌也沒用,全認了。部分60后與我們命運相似,部分70后的際遇和80后相似,50后的青春期堵在非常時期,不好跟今天比。 以上算進步還是倒退呢?難說。生理層面絕對進步了,我們那會兒整年都不會下館子,誰家有冷熱水設備?狗一般活著,還窮開心,頭發留長點就算打扮了。今時今日,一個打工仔還能腳蹬皮鞋,染一頭金發,窮姑娘包包里,多少有支廉價口紅吧。 陳丹青:我不可憐自己的少年時代,反倒同情今天的后生 50后的青春:1973年的北京街頭 但我不可憐自己的少年時代,反倒同情今天的后生。那會兒沒得比,現在樣樣比。同學的家境、同事的升遷,懸殊多大。多少屌絲瞧著中檔小區,攢錢攢到五十歲,怕也買不起小區保安那座崗亭啊。 要說傳統文化的割裂,50后空前絕后。別指責年輕人不懂傳統文化。誰有資格?除了萬萬分之一的所謂國學家。誰懂?干嗎要懂?如今除了知識題,又哪來什么傳統文化?別拿傳統文化說事兒了。咱們文化傳統的一大項,就是動輒拿著大道理指責年輕人。我雖不很同意“五四”那代的激進主義,但這一層,我站在胡適、魯迅一邊。 責難80后、90后割裂傳統,是輕佻的。以我的觀察,情形正好相反:從部分70后開始,越來越多有頭腦的青年,默默回歸傳統。雖然他們不見得清楚什么是傳統,但顯然迷戀被歷史割裂的那一端。極端的例子是:好幾位青年告訴我,班上儀表堂堂的高材生,碩士、博士畢業,忽然就進了寺廟,剃度為僧,有法號,開始傳教了。 準確地說,是百年中國折騰出來的“新文化”,將傳統和一撥撥后代生生割裂。割裂后,拿不出什么好飼料喂后代,孩子們當然“青睞”西方和日韓的文藝——注意,不是“文化”。看英美劇、日韓劇的青年未必了解什么是人家的文化。可是50后、60后年輕時,對外頭不是了解不了解,而是根本不知道。 80年代的“文化熱”,是校園里熱衷讀薩特、讀尼采,因為上一個十年是文化沙漠,人人無知。年輕人熱衷日韓劇,是他們的上一個十年二十年,全社會世俗化、商業化、資訊化,他們受的教育明明白白教會他們什么是權力和權利,教會他們別再像爹媽那樣,做人太累,讀薩特、讀尼采,有個屁用。 陳丹青:我不可憐自己的少年時代,反倒同情今天的后生 1972年的廣州,在操場上玩耍的女學生 這樣子對嗎?不很對。可是50后、60后那種生活,那種意識形態,留得住嗎?行得通嗎?所以出來80年代的哲學熱、文學熱,都想換個腦子,但多少有點夸張。在正常的國家和社會,讀哲學的讀哲學,看俗劇的看俗劇,不像我們這里,階段性群體轉向,忽而全都去求真理,忽而個個認世俗,一個均衡正常的生態,迄今還沒有。 說90后解構一切?恕我無知,我一點不知道90后解了什么構。網絡上或許全是他們的聒噪,那是因為沒有別的出口可以表達。我所知的狀況正相反:80后、90后是我見過最乖、最被動、最有悖青春本能、最缺乏表達意識的兩代人,和“垮掉的一代”比,和嬉皮士比,更是笑話。 至于他們的娛樂怎樣地沒禁忌,怎樣惡搞,我蠻想知道。人肉搜索、網絡唾沫,固然有的,這一層,倒像是紅衛兵文化的遺傳基因,那會兒是現場批斗羞辱,現在是網絡羞辱形同批斗。以我的觀察,80后、90后的這點娛樂,幾乎談不上娛樂。他們興許“惡搞”了什么無關緊要的事,原因是,他們除了考試升學謀飯碗,沒什么可以“搞”。 但愿我是完全胡說——縱向比較,80后、90后的表達欲望和空間,不如“文革”初年的50后,50后當年的表達空間,則遠不如“五四”前后的年輕人。 至于對“主流價值”的“反抗方式”,免了吧,哪有這回事?就算有,我也不主張孩子們反抗。反抗的時代與文化過時了,全世界為“反抗文化”付夠了代價。不要反抗,也不要試圖改變社會,能一個個改變自己,就是功德無量。 我和年輕人之間當然有代溝。代溝是好事,是常態,說明一切在變化。重要的不是代溝,而是父子雙方如何看待代溝。 和我離開美院的1981年比,現在的變化太大了。那時的同學關系就是沒日沒夜地“溝通”,談藝術,談一切;據我所知,現在的同學關系沒那么粘稠了。公寓和單間長大的獨生子難免如此,我不覺得是壞事,但可能無趣:友誼、校誼、私誼、室誼,是青春的胎記,當然,還有戀愛。2013年看趙薇拍的那部青春片,70后告訴我拍得很準確,他們說,80后、90后已經缺少,甚至沒有這種浪漫潑辣的校園記憶了。 陳丹青語錄 二十多歲的少年,請你努力,沒有誰是真Loser 少年,你要學著成長分頁:123
過程決定人生 在現實生活中,人們多是看重“結果”的,是愛以結果論人生成敗的。 上沒上重點中學,考沒考上大學,找沒找到好工作,有沒有一個好配偶,掙沒掙到大錢,等等這些,都是人們非常在意的一種“結果”。 沒有好的結果,人就會覺得自己的人生沒價值、沒意義。 不能說這么看不對,哦,你的人生從學業到事業,從友情到愛情,從,從人際到生活,都弄的一塌糊涂,沒好“結果”,當然不能說你活的成功,過的幸福。 但如果人光盯著“結果”,只為“結果”而活,因此忽略了“過程”,不僅很可能得不到自己想要的結果,更可怕的是把自己整個人生都浪費掉了。 我們必須明白,人生,其實就是一個“過程”。 如果要說結果,那只有一個結果最明確:死亡。 一個人一生就是一個“過程”,能夠加深這個“過程”的認識和了解非常的重要。人生平時的“過程”,即人平時的一個又一個的“過程”,才最終決定了一個人人生的真正質量。 令人遺憾的是,不少的人并不知道或不懂得“過程”的重要,而是注重結果,不注重“過程”。甚至有的人,(勵志一生 https://www.lz13.cn)從來不把平時的“過程”當回事,光想要結果,不想要“過程”。 地產名人馮侖曾說:“像談戀愛,不能說:‘我就缺個老婆,你干不干?’得先談風花雪月,談理想,談未來,而實際你就缺一個老婆。” 雖然你想要的是一個老婆,而且是一個好老婆,也不能直接給你一個。如果省去了前面風花雪月的過程,也沒有之后相伴廝守的生活,這樣直接的“好結果”你還認為好嗎? 其實,好的結果,其意義在于引導一個實現之的好的過程,也在于開創新的更好的過程。 就是說你想娶一個好媳婦,不光在于娶到那一刻的快樂,更在于娶到和娶后的長長的過程的幸福。 有哲學老師給學生們上課,第一堂課講“目的”的重要性,第二堂課講“過程”的意義,第三堂課讓學生們選擇要過程還是要目的。有少數學生選擇了過程。他們解釋因為過程中有很多精彩,即便是吵架和鬧別扭。 不管是事業、愛情還是親情。要知道生活的樂趣全在過程里面,而目的只是在長長的過程之后一秒鐘的高潮。 如同登山,登頂那一刻固然可以狂喜,但攀登的過程也是能讓人感到充實和快樂的。其實在山腰還是在山頂,都有精彩的內容。山頂并非比山腰的景色美,在山腰至少還有一種向上的動力,一種向上的期望。而且人們總希望攀到頂峰,然而最美的風景不一定在山頂上。 人越明白“過程”的重要,越能感受出“過程”的趣味,越不過于注重結果,而非常器重“過程”,鐘愛“過程”的人,則能不管遇到什么樣的困難,不管吃再大的苦,受再多的累,他們都能坦然面對,怡然自得,心境如水。(勵志一生 https://www.lz13.cn)因為,在他們看來,無論什么事情,不管結果如何,只要自己親自經歷了,參與了,付出了,就已經“享受”了,就已知足了。至于結果怎樣,那是別人評價和看待的事,自己不感興趣。 而令人奇怪的是,往往越是注重“過程”不注重“結果”的人,越是不僅“過程”美好,而且“結果”更佳。而往往越是注重“結果”不注重“過程”的人,越是不僅“過程”糟糕,而且“結果”更差。這就是“過程”決定了人生的道理。你想有個好人生,首先要有好“過程”。 對于過分注重結果的人,轉移一下注視點,變注重結果為注重過程。如此,我們就會發現生命過程中腳下的每一步中都蘊含著應該享受的幸福;金錢、官位及至職稱等等,到頭來不過有如盲人琴師的那個盲目的目標,全不必為它而丟掉了生命歷程中的幸福。 幸福是一種態度,一種狀態,一種過程,而非只是一種結果。 請你牢牢地記住:“過程決定人生”。制勝取勝的是“過程”,而不是“結果”。推薦:[俞敏洪:生命是一個過程 事業是一種結果] [高考不能決定人生的成敗]分頁:123
ACC711CEV55CE